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一周年 廈門交出亮眼答卷

廈門台辦

去年9月12日,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》發佈。一年來,廈門牢牢把握中央賦予的重大歷史機遇,全力承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戰略使命,充分發揮對臺特色優勢,深入貫徹《意見》要求,在廈臺經貿合作、支持臺胞來廈就業創業、促進廈金融合發展等方面,取得一批首創改革成果,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,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。

來自臺北的“90後”劍道達人蘇鬱程,2013年登陸發展,在廈門經營一家劍道館。隨著業績的日漸成長,他有了擴大經營的想法。今年3月,大陸首部鼓勵臺青就業創業的地方性法規——《廈門經濟特區鼓勵臺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若干規定》正式實施,這給他吃下了定心丸,更堅定了要在廈門大展拳腳的想法。今年6月,蘇鬱程擔任負責人的廈門首個海峽兩岸體育商業融合基地——融體臺青文體創業就業基地正式成立,截至目前,已迎來28位臺青入駐。

蘇鬱程

在這一年在廈門的變化,其實很能夠感受出來來廈門創業的臺青,慢慢的越來越多了,而且比較特別是來就業的臺青也跟著變多了,這個說明是什麼,這個法規真的是,幫助到我們非常多的臺青在這邊可以落地生根。

《廈門經濟特區鼓勵臺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若干規定》是廈門運用經濟特區立法權,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,其在吸引臺灣青年就業創業上大膽探索創新,包括允許臺青按照大陸企業登記設立企業;通過創立基金、征信合作、財政支持等舉措,解決臺灣青年創業融資困難;擴大臺灣地區的職業資格的采認範圍等。

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,《若干規定》發揮經濟特區立法“試驗田”作用,是廈門全面落實中央《意見》精神的重要實踐。

廈門市人大僑外委主任委員 洪春鳳

這部法規,將立法領域從兩岸經貿合作領域,拓展到社會融合發展領域,又對近年來,我市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,加以總結,主要解決臺灣青年在廈就業創業的突出問題,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,把廈門打造成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“第一站”,創造更優的制度空間。

 

 

 

 

擴大直接采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範圍

在對進一步擴大直接采認臺灣地區職業資格範圍進行了立法明確後,相關舉措也快速落地。廈門市率先採用免理論考核、免綜合評審的方式,對水準評價類的臺灣職業資格按“非禁即享”原則予以直接采認,對準入類職業資格予以放寬限制。目前,廈門已對195名臺灣同胞的職業資格予以直接采認。

集美大學海洋資訊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臺灣教師 黃保勳:對於臺灣教師或者是臺胞,一些職業認證上面的一個認可,代表說兩方的技術是有互相交流的,這對於兩岸融合發展上來講,尤其是針對青年的部分是一個莫大的幫助,這樣縮短了我們來到大陸之後,所要申請的一些繁瑣的數據程式跟手續。

促進兩岸經濟合作

在促進兩岸經濟合作,產業融合方面,廈門也大膽創新,設立大陸首個“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”,為兩岸產學研機構、企業,尤其是臺灣地區中小微企業及創業者提供“一站式”標準化綜合服務,目前已收錄兩岸共通標準234項。大陸首支由台商發起的兩岸產業投資基金也在廈門成立,基金規模7.86億元人民幣。

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、全國臺企聯金融工作委員會主委 吳家瑩:我們現在投入的板塊,有晶片、醫療科技、新能源等等,我們著重於比較高端的,新科技方面來做一些投入,企業如果取得我們基金的投入,它不用負擔利息等成本壓力,只要專心去經營好企業。

廈門金門門對門,“廈金同城”親上親。落實中央《意見》要求,一年來,廈門著力推進廈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,落實金門同胞同等待遇,廈金“同城生活圈”建設按下加速鍵。今年6月,廈門在五通客運碼頭新設金門鄉親服務站、在赴金旅遊辦證中心創新設立“近便利”臺胞服務專區,將涉及臺胞辦理面廣、量大、高頻的政務服務事項合理歸集,方便臺胞抵廈即辦、一站集辦。

金門同胞 羅建霖:廈門(辦理速度)非常快,比我們(金門)那邊的速度還快

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 韓螢煥

未來促進兩岸之間的應落盡落,應通盡通,這個方便性的話會提高非常多。

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一周年,廈門交出亮眼答卷。接下來,廈門將繼續在“通、惠、情”上下功夫,持續深入推進兩岸融合發展,全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“第一站”,讓臺胞臺企願意來、留得住、融得進、發展好。

在廈臺胞 王博鴻表示這邊的機會比較多,這邊挺好的,讓我們這些年輕人創業比較沒有壓力。

在廈臺胞 方昱翔:一路走來這一年,與很多人的幫忙,然後還有一些政策,對臺企的溫馨的政策,希望自己可以成長茁壯。

在廈臺胞 朱冠宇:共同營造,創造一個兩岸的美好,作為一個兩岸的橋樑。

稿件來源:兩岸新新聞